?考亭游記
許壽輝
鬢霜還桑梓,每日晨起,漫步養心,云卷云舒,快步健身,落汗沾衣,日復一日,周而復始。昨夜,與友人品茗論道,小酌微醺,席間,不免談起剛剛走完的成都之行,未曾想到,竟被一發小“殘忍”打斷調侃道:老兄眼高手低,凱覦大美山河,對家鄉之美,常常自以為是,熟視無睹!

考亭琵琶熟了 2023年夏,武歌攝于考亭
說起我的這位發小,在當地也算得是個自學成才的“牛”人,閩學造詣,我等望其項背,他每每談及“潭人務本亦知書,若不耕樵業為儒”的歷史,細說起家鄉的滄桑巨變,總是豪情萬丈,眉飛色舞,如數家珍,不免讓我心動,心動不如行動,于是,便有了“相約臥龍灣”,故地重游的沖動。
“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始有蝶飛來”。

半畝方塘 2023年夏,武歌攝于考亭
清晨邁步,踏上蜿蜒綿延的沿河棧道,我等仿佛進入詩畫的海洋,藍天與白云,青山與湖水,紅花與綠樹,田野與村莊串連一體,相映成趣,婉如一個個曲譜上跳動的音符,吟唱于山水之間。湖面,飄渺著青莎,裊娜迎人,時而與魚兒嘻戲,時而向遠山招手;山坡上,蒼翠欲滴,霧氣搖曳著朦朧,又像淡雅的絲綢,半醒半夢地纏繞在山的腰際,山水各色,交輝相映,美侖美奐,美不勝收。
沿河柳岸向前,且行且看且隨風,千年考亭書院、千年古樟“樹抱佛”、朱喜岳父劉勉之故居——蕭屯草堂、將軍廟、圓心寺、油巖山,一個個沉淀歷史塵埃的故事,仿佛跟隨涓涓流淌的麻陽溪水,緩緩地從史海中浮上來,輕輕地拂過我們正在行走的靈魂。歷史,總是伏脈千里,遙想當年,這里,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一代宗師朱熹科舉功名的出發地、晚年定居講學地和理學思想的集成地,朱子創建的“考亭書院”,可謂當時最頂尖的高等學府,一座文化豐碑,一方精神高地,于是乎,山路逢人半負笈,四方來學,比屋弦誦,講帷相望,辛棄疾、陸游、黃干等鴻儒云集,群賢畢至,筆歌墨舞,硯田齊耕,匯聚的閩學淵?,由此開啟了建陽“南閩闕里”,高光與賡續的酷烈時代,游酢、蔡元定、宋慈等英才輩出,狀元、榜眼、探花、宰相、大夫、進士、文學家、天文家、音樂家、書畫家、軍事家燦若星漢,侵沉濃郁,相傳,武夷山“大紅袍”故事的主人公——明洪武年間建陽籍科舉狀元丁顯,其援筆立就之才干,亦澤惠于此……臥龍灣,名符其實的藏龍臥虎之地,是故,原本只有半個時辰的旅途,我等足足花了一個多小時,邊走邊駐足,思緒蹁躚。

濫觴于武夷山麓的麻陽溪水,穿山谷、跨溝壑、越田野,奔漭到此而形成一道似臥龍形狀的灣區,盈盈湖水,波光瀲滟,白鷴飛翔,魚兒歡騰。上蒼垂青,經歷時光煙雨,又沉淀下一片沃土,如今這里盛產的葡萄,新一代的建陽驕子與時偕行,逢時賦意而更有“味道”,在此建沒的“花?+文化”葡萄主題公園,如今已成為市民宜閑、宜游、宜樂的好去處。

徒行向前上山,登高遠眺,長廊、亭閣、軒榭……盡收眼府。漫步“花花世界”,勝似閑庭信步,極目這片閩越古道天地,心情格外舒暢。俯瞰廣場四周,繁花錦簇,嫩綠的小荷才露尖角,正迎風舒展著腰肢,翩躚起舞,不時還有幾只蜜蜂在草尖上吐放芬芳,呢喃著喜不盡的綠肥紅瘦……廣場中央,見裊裊炊煙,彌漫空中,菁菁草地上人頭攢動,身影擁簇,原來是一群舞動的青春在“團建”燒烤正酣——炎炎灶火,孜然粉末,涂涂抹抹,刺激的味蕾,滾動音樂的喧囂,與想象中這里建本揮墨,建盞斟茗的書香、墨香、花香、茶香,顯得有些扎眼、突兀,卻又不覺“違和”,更賦予了風景的流動與活力。深入其中,便有了許多與之共舞的熱情相邀,濃烈氛圍,頗有幾分淄博燒烤之韻味,一位自稱是小劉的姑娘激動地告訴我說:“淄博燒烤火爆出圈,最初正是由一群懂感恩的大學生帶動,作為潭陽兒女,開展這樣的活動,就是要在輕松愉快中為家鄉,也為自己的未來鼓與呼”,邊說邊拿著手機自拍自嗨,柳葉彎彎的眼晴,一頻一笑,很是俏皮可人,真可謂一時一景一心境,一花一語一世界。

“物之所有,道則在焉”,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五·一”期間,人們紛紛奔赴淄博,也不全是為了擼串,而是去朝圣;去感受那盞久違了的,被光照耀著的心燈,政通人和,讓城市有愛,有人間煙火的希望;去追求那種自由而安全,幸福而穩定的法律生活!
“與大地貼得越近,天空就會看得越藍”,法治,又何嘗不是?此時此刻,站在“考亭書院”,面對朱子書寫的“正氣”牌匾,滿眼盡是1192年春天的那一場,震古礫今的故事——重獲“提點福建路刑獄公事”的辛棄疾,專程來到考亭向朱熹問政,倆人亦師亦友,對榻講論,通宵達旦,朱子贈言有三:“臨民以寬,待士以禮,馭吏以嚴”,十二個遒勁大字,生生藩息,拔地參天,時至今時,仍不失現實的思想張力!
歸園田居,無問東西,只問初心,心懷大海,馥郁傳香,感恩邂逅,由衷地為小劉姑娘,為他們的青春接力和文明傳承點贊!
家鄉有你真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