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是個好地方——邵武市嚴羽公園里的石刻藝術
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 武 評
金秋季節,筆者慕名來到邵武嚴羽公園。嚴羽公園溪水環繞,山川相映,亭閣古樸優雅,花木四季如春。千年詩歌話嚴羽,翰墨書香寫春秋。閩北及全國各地書法家積極踐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嚴羽、李綱、黃峭等邵武歷代名人詩詞文賦為內容,為邵武嚴羽公園創作了一批書法作品,鐫刻于石上,立于園內。石刻書法或剛健雄勁,或靈動飄逸,為園增色,使嚴羽公園成為福建省有影響力的原生態巖石書法主題公園。福建省老領導游德馨、黃瑞霖、黃文鱗、陳增光,全國人大華僑委委員葉雙瑜等也傾獻墨寶,難得可貴。

邵武歷史悠久,建城1700多年,人文薈萃,歷史上出現過多位歷史名人,特別是有著“四朝詩話第一人”美譽的嚴羽,是邵武眾多歷史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他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滄浪”,自成詩派,以禪寓詩,強調“神韻”“妙悟”,提倡興趣、美感,所著《滄浪詩話》,見解清新獨到,對明清兩代的文學創作影響甚巨。

公園內,從當地各條河流溪道精心挑選的125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千姿百態的“景觀石”,經過陳元高等三位工匠師傅辛苦半年多、按照書法要求在上面精心鐫刻了邵武歷代名人詩詞文賦等內容,成為觀眾讀者青睞的“文化石”。每一塊“文化石”都是一幅精美的作品,都包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歷史文化與石刻文化的有機結合,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正如邵武市委書記陳顯卿在《嚴羽公園書法鐫刻作品集》所作的序中提出的,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的“邵式是個好地方”的殷切囑托,以打造嚴羽書法主題公園為契機,緊緊圍繞南平市委提出的“著力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標桿’”。奮勇爭先,奮發作為,積極傳承歷史文脈、挖掘文化特色,講好邵武故事,奮力譜寫新時代富美新邵武的時代篇章。

7月28日,由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邵武市委、邵武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邵武市委宣傳部、邵武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承辦的“邵武是個好地方·嚴羽詩歌會”采風活動在邵武市和平古鎮文創園舉行。

中國作協《詩刊》社主編李少君、中新社福建分社社長徐德金、新華社福建分社辦公室主任謝宜興、南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詹勇等嘉賓,以及邵武市委書記陳顯卿、副書記葉永青等出席活動。來自中國作協、福建省文聯、中新社、中國詩歌協會、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及湖南省、重慶市、杭州市作協的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活動。

葉永青代表邵武市委、市政府致辭,介紹了邵武的情況。邵武地處閩西北,史稱“南武夷”,又稱“鐵城”,綜合實力和發展效益居南平前列。習近平總書記曾三次到邵武考察,并殷切地說“邵武是個好地方”。近年來,邵武人民牢記囑托,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來邵調研時的殷切囑托作為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全市上下感恩奮進、突破爭先,把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強烈擔當、把總書記的悉心教導轉化為真抓實干的有力行動,持續做實做足“邵武是個好地方”城市名片,奮力譜寫新時代富美新邵武建設新篇章。

李少君表示,“閩派詩歌”和“閩派批評”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詩刊》社將和邵武合作舉辦系列活動,在《滄浪詩話》作者嚴羽的故鄉,弘揚“閩派批評”的創新精神,推進新時代詩歌的繁榮發展。

活動現場,嘉賓們聆聽了《邵武是個好地方》歌曲以及“邵武是個好地方”故事講述。隨后,舉行了嚴羽詩歌研討會,對嚴羽的《滄浪詩話》進行深度交流討論。中國詩歌協會副會長、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曹宇翔,中國當代詩人、作家李元勝等嘉賓,圍繞古典詩學對新時代詩歌的啟示、嚴羽《滄浪詩話》的現實意義等內容展開討論,通過詩歌特有的藝術形式和魅力,共同領略鐵城邵武的人杰地靈、紅色基因、綠色生態、工業強市和開放文明。

活動期間,與會嘉賓到和平古鎮、云靈山景區、天成奇峽景區、熙春山、滄浪閣等地采風,并舉辦詩歌沙龍活動,真正走進邵武,了解邵武,感受邵武的詩意美好。此次采風活動的舉辦,將進一步增強邵武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動力,增強做好和平古鎮保護開發利用的緊迫感、使命感,有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助力打造“邵武是個好地方”城市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