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澤縣著力打響“無廢城市”品牌
海峽品牌雜志社記者 陳兆富
作為全國唯一的縣級區域“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近年來,光澤縣牢牢抓住這個契機,及時謀劃部署,多方發力推進,著力實現各類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產生、末端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和節能減排,打造低碳、環保、節能、友好的社會環境,促進“無廢城市”理念和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進一步提升全縣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6月28日至29日,光澤縣舉行慶祝建黨百年融媒體主題宣傳采訪活動,記者跟隨采訪團,感悟和了解光澤縣踐行綠色發展、建設“無廢城市”的故事。

光澤縣委宣傳部長陳進財與各媒體記者茶敘
水土保持綠化美化
近年來,光澤縣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其中重點建設工程5個、省級水土流失治理重點鄉鎮項目6個、水土保持生態村建設項目4個,累計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積93.91平方公里,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長度超25公里,有效改善了項目區生態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2016年3月光澤縣被水利部授予“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縣,2016年10月被環保部授予“國家生態縣”。

各媒體記者采訪中
饒坪溪小流域治理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近年來,光澤縣著重實施饒坪溪小流域治理,注重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通過修建堤壩頂步道、水保宣傳園并植樹種草進行綠化美化,在兩側堤岸上修建人行步道,種植行道樹;利用河邊荒灘荒地打造休閑節點,植樹種草、設立廊架、鋪設園路,添置座椅與垃圾收集箱,實現堤岸的軟化、綠化、彩化與美化,有效改善了當地的人居環境,極大地方便那份的生產生活以及休閑,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饒坪溪小流域的治理改變了過去河道“臟、亂、差”的舊面貌,呈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新景象,如今饒坪溪小流域內烏君山山勢巍峨,依托流域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秀美田園風光吸引著周邊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游玩,每逢周末、節假日,眾多游客前來休閑觀光。

無廢農業瓜果飄香
在無廢農業方面,主要是抓好畜禽糞污、煙稈和地膜資源化利用,農藥、化肥包裝物回收處置,同時大力扶持富硒米、稻花魚和有機茶等無廢農業種養品牌。據了解,目前已實現畜禽糞污用于農業種植、煙稈回收用于制作有機肥、地膜全部回收利用、建成投用17個農藥化肥包裝物回收點,規范化的危廢暫存間也已建成投用。同時,華韻茶葉、先農茶業已通過有機茶葉認證,寨里山頭富硒米、止馬仁厚稻花魚等無廢農業品牌也進一步打響,全縣正在加快建立種養循環生態農業模式。


君山村無廢農業種植項目點,就是一個得益于無廢農業的典型案例。這里幾百畝武夷香蜜瓜即將上市,大棚里,一串串晶瑩透明的葡萄,長勢喜人,到處瓜果飄香,散發出誘人的香甜。

光澤種植大戶林春棠介紹,這里的無廢農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用華維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由光澤縣農業局免費扶持)。將縣區周邊養豬場處理好的沼液,安排專用液肥車送到儲液池,經過機器配水稀釋,輸送到內嵌式滴灌帶灌溉蜜瓜、葡萄、水蜜 桃等瓜果。有利于農業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時讓瓜果更甜、更生態。二是使用地膜。在大棚內起壟、蓋地膜,可減少野草的生長,避免使用除草劑。地膜待收成后進行統一收儲,由光澤縣專業收購公司統一回收。瓜果不用除草劑更生態種植。三是爛果再利用。把廢棄、爛裂的瓜果統一堆放,加入生物菌劑發酵成有機肥再次利用,降低爛瓜爛果爛藤的病蟲害感染。四是種養結合。葡萄園套養鴨、鵝,讓鴨、鵝自然的吃草踩草,鴨鵝屎當肥,補充施臺灣生物菌劑肥,真正做到不打草,不用除草劑,生態種植葡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