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倉山
周銀芳
我的家鄉座落在南方的一個小山村,離村里約十里地有一座名為倉山的奇山。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有一位城里退休的教師自愿來村里支教,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畢業的課程都是他一人授課。老教師既教有字書,更懂得教無字書。他對學生說:“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生活中的知識是活的,你們把學校正對面的倉山讀懂了,就領悟了人生的真諦。”

老師通過天氣預報得知第二天是晴天,于是要求學生次日一大早集中在學校操場上觀看倉山。孩子們都愛睡懶覺,過去從未看過清晨的倉山,第二天一大早同學們來到學校,邊揉著惺忪的雙眼,心里邊嘀咕這么早看什么山。當大家看到太陽從山后升起來時,不禁眼睛一亮不約而同地喊到真美呀。只見朝日的霞光從山頂慢慢地抺到了山腳下,剛才還是黑沉沉的倉山即刻變成了睡醒的雄獅,上山的樹木在晨日照射下猶如棕色的獅毛隨風飄動,山中的瀑布聲似獅子在吼叫。霞光退去后,大山又像是披上藍紫相間的衣衫,把雄偉的輪廓印在清澄的天空上。

家長知道老師要帶著孩子們觀看一天內不同時段倉山的景色,就把午飯送到了學校。學生們看了清晨倉山的美景便興致勃勃地想看午日下的倉山是什么景象。大家不顧烈日的暴曬,齊齊地站在操場上眺望著倉山。或許是被孩子們的誠心感動,天空忽然出現了罕見的日暈奇觀。而且日暈的光環正好掛在倉山的頂峰上,光環下的倉山如同一片綠寶石鑲在大地上,渾然一體地連接著蔚藍的天空和黑黃色的大地,仿佛人間仙景,美不勝收。
下午放學后,老師又把學生留校看夕陽下的倉山。那天的晚霞像火一樣燃燒了整個天空,在晚霞的照耀下整個倉山變成了火鳳凰,主峰似鳳頭,兩邊延綿的山峰似雙翅,天空的云霞快速地往后移動,襯托出仿佛“火鳳凰”向我們飛來。特別是倉山的主峰似一頂燦爛的凰冠放射著奪目的異彩。當彩霞漸漸退去,在最后一片霞光沐浴下,倉山的周圍像鑲了金邊似的,整個倉山忽然間又變成了世間最大的金佛。

老師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講評了學生的倉山觀后感。點評完后老師說:“你們只看到了倉山外在的美景,更美的景色還在大山中。”在學生迫不及待的請求下,老師不顧年老體邁,選了一個周末帶著學生徒步走進倉山,當大家走到山腳下第一眼看到的是天然形成的大水庫。山風吹過,水面碧波蕩漾,各式各樣的鳥一會兒扎入水中覓食,一會兒成群結伴飛進深山,一群山猴在靠近水庫的林間打逗。繞過水庫走了一段路,放眼望去四周林濤涌動,青蔥與濃綠間雜,枝分葉布,翠影婆娑,微風吹過,像波瀾起伏的綠浪。深山中,各種樹木有序地分布在各自的生長領域,高一點的山坡布滿了沖入云霄的杉木;山的左邊是成片的樟樹,溢出的濃郁芳香沁心入腦;山的右邊生長著大片的紅豆杉、銀杏樹等珍稀樹木。在樟木與珍稀樹木間是一片竹林,似無數頭戴綠色紗巾的少女隨風搖曳,翩翩起舞。山澗中的暗河不間斷地傳出龍吟的聲音。倉山是原始森林,沒有登頂的路可走,往深處走還可能遇到野獸的襲擊,因而除了專業人員沒有人登頂過倉山。老師估摸了一下時間便帶著學生們返程。
在登倉山后的下周一的課堂上,老師再一次請學生們談觀后感,學生們依然是圍繞著倉山的景觀談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老師聽后說到:“你們講的都很好,但你們的感受還是停留在對倉山美景的認識上。這些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但離我提示的觀倉山悟人生的要求相差甚遠。”老師接著說:“這不能怪你們,你們還只是一群孩子,向往美好、欣賞美好是你們的天性,就是我這樣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也未必能完全讀懂這座山。今天我想談談除了對倉山美景的感受之外的一些認識,但愿對大家有所啟發。”

緊接著老師說到,倉山不僅向人們呈現變幻無窮的美景,還養育著方圓百里的生靈萬物,我們的飲用水和灌溉良田的水都是倉山腹中流出的瓊漿玉液。沒有倉山就沒有我們看到的樹木花草以及各種奇珍異獸。倉山就是滋養這一帶生靈萬物的母親山。倉山替居住在周圍的人們和其他動物遮風擋雨,在倉山的保護下,我們一年四季才得以過上風調雨順的生活。

倉山長年忍受烈日曬烤、風吹雨打、冰雪侵襲,時不時還要經受火災的煉燒,卻無怨無悔、默默無言地把美好的一切獻給生靈萬物,世代守護著生靈萬物的安全。生靈萬物都是靠山吃山,幾乎對倉山沒有什么給予,但倉山卻不圖一點回報。因而倉山堪稱為父親山。

最后老師深情地感嘆到,倉山不僅有無私奉獻一切美好給生靈萬物以及責任擔當的品質,還具有奉獻和擔當的超凡能力,倉山在養育和保護生靈萬物的同時,不斷地壯大自身。倉山是古老而又年輕的山,據說在遙遠的過去,倉山分為幾座山,主山峰借助地殼運動的力量,上接日月精華,下吸地心之力,以驚人的凝聚力把幾座山融合為一座雄偉的大山,地質部門勘探結果表明倉山的高度還在向上攀升。它就是大地的脊梁和大自然的支點,是支撐天空和大地的柱子,默默守護著生靈萬物的幸福和安全;它像一座寶庫,源源不斷地為生靈萬物提供無限的資源;它像一位偉大的智者,豐富人們的知識,啟迪世人的心智。倉山就是一座寶山、神山。老師講完后,課堂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同學們陸續都畢業了、長大了,但老師仍然留在村里,用同樣的方式教書育人,培養出許許多多的人才。我讀中學那幾年還經常回村看望老師,參軍轉業后到省城工作就再沒有遇見老師。有一年我從省城回村,聽說老師年過古稀,已回縣城安度晚年,于是我專門去了一趟城里拜訪老師。老師看到我十分激動地說:“孩子你長這么大了,不說名字我都不認識你了。你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在外面去登過哪些名山大川?有何感想?”我說:“國內的名山幾乎都去過,泰山的蜿蜒、終南山的蒼奕、華山的峻峭、九華山的迤邐、峨眉山的秀麗、天臺山的奇艷、武夷山的岧峣我都領略過,但總覺得還是倉山更為完美神奇,可能是我生長在倉山對倉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吧。”聽了我的話,老師沉思了一下說:“孩子,你還是沒完全讀懂倉山啊。倉山是父母山,你對父母的摯愛難得可貴,但這只是小愛,你要像倉山那樣無私地愛護著所有的生靈萬物,這種大愛才是真正的愛。你還要領悟到天下大山雖形狀千姿百態,但無私奉獻、大愛無疆、責任擔當、不斷自強的品質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一方天地的支柱和守護神。你也為人父了,希望你能成為一座大山。”聽了老師的教誨,我熱淚盈眶地說:“學生一定銘記老師的教導,努力成為具有大山一樣品質的人。”

從老師家出來,我回到了村里,用了一天的時間一邊遠遠地觀看對面的倉山,一邊仔細琢磨老師的每次講話,忽然感到老師不拿一分報酬、不顧年事已高,無私地來到村里支教,像父母一樣,把大愛和知識傳承給了村里的孩子們,他不就是一座大山嗎?漸漸地在我的眼前,老師的身影與倉山融為一體;具有像老師那樣品格的百業精英的身影與大山融為一體;天下父母的身影也與大山融為一體,成為一方、各行各業和家庭的脊梁。正是他們的大愛心、奉獻心、責任心、自強心支撐著民族的興旺、國家的強盛、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