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墨留香 贈書傳情
——蔡爾申為“寬廬杯”茶文化書法作品展揮毫獻墨
武評
茶文化與書法藝術歷來就有著不解之緣,兩者均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融中國哲學、東方文化、華夏民族精神氣質于一體,并在人文精神上息息相通,茶以書法助興,書法以茶釋懷,相得益彰。為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5周年、莆田市建市40周年,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莆田市書法與茶文化繁榮發展,10月1日,在莆田市文聯的指導下,由莆田市書法家協會主辦,莆田市寬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莆田市“寬廬杯”茶文化書法作品展在1971文創園啟幕。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蔡爾申到場指導。莆田市書法家協會、各縣區書法家協會會員代表,參展書法家等近100人到場參觀展覽。

本次展覽以“翰墨頌市慶,盛世寫華章”為主題,自今年4月起開始征稿,得到全市書法家積極響應,同時特邀在莆中書協會員及福建省書法家協會青年藝術委員會部分成員等參與,共收到來稿近200件,最后評審出入展作品71件,其中含特邀作品35件。莆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蘇志軍、莆田市文聯副主席、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張煌及莆田市文化藝術界等各界代表出席了當天上午的開幕活動。

蔡爾申特為“寬廬杯”茶文化書法作品展創作了一幀書法作品——《水調歌頭·莆田這四十年》:
文獻名邦志,媽祖島峨玄,欲知華廈何地?原是蓼蒲田。故土呼我回也,世紀初春十度,激蕩海濤延,歲月如歌逝,今至與心連。
遇時輪,爭后發,一揮間。興安建市弘毅,鼎立四旬聯。蘭碧壺青列陣,九鯉三灣庭闕,網絡荔梅前。滴水可穿石,借力直沖天。

蔡爾申以筆傳情,用墨達意,謳歌了莆田建市四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美麗蝶變和豐碩成果,熱情抒發他熱愛莆田、奉獻莆田的家國情懷,也體現了一位退休老領導、老干部關心文化事業發展的火熱心腸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蔡爾申的書法用筆穩健,風格厚樸,尤以其行筆意趣墨色更生溢出風采多姿,增加了藝術表現力。

10月1日,莆田市大字書法藝術展在莆田市博物館同時開展。觀展之后,蔡爾申應辦展方囑托,特地創作了一幅《黃滔故里之清暉》作品,贈辦展地寬廬主人收存,并借以表達對黃滔(公元840-911年)這位晚唐著名詩人、福建文壇盟主、莆田早期的文學家,史稱“閩中文章初祖”的崇敬。

黃滔(公元840-911年) 字文江。莆田縣(今城廂區)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官國子四門博士,因宦官亂政,憤然棄職回鄉。王審知主閩,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軍節度推官。黃滔是晚唐著名詩人,《全唐詩》收錄其詩作一百多首。還曾輯唐代福建人詩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是第一部閩人詩歌總集,對保護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學家,其著作《黃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庫全書》和《叢書集成》。

書法作為書法蘊自然之靈、凝藝術之智、養浩然之氣、積淵博之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一種集聚中華智慧和美學品質的文化表達。特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4年華誕之際,蔡爾申借書傳情,以書達意,正是福建海峽傳統文化研院傳播中華優秀傳統的一次文化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