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豈是真世界 摯愛卻在育后昆
——深切懷念霞浦縣教育局原副局長、霞浦一中原校長鄭玉榮同志
霞浦一中77屆校友 俞 杰
母校霞浦一中即將迎來建校120周年,校慶辦向我約稿,寫什么呢?前幾天在微信上看到我的老領導省宗教局原局長余險峰同志緬懷他的老領導省委統戰部原副部長陳虹同志的文章——《刻苦銘心的回望與思念》,由是來了靈感,決定寫一寫1992年4月至1997年8月任霞浦一中校長的鄭玉榮同志。
提起鄭玉榮校長,在霞浦教育界那可是個生性豁達、情高義厚、敢于擔當的人,他除了工作玩命干,還擅長博弈,下得一手好圍棋。許多鄉親、同事和部屬與他在黑白世界中廝殺,最后都成了他的手下敗將。
年輕時在家鄉從事教育工作,鄭玉榮同志是我非常敬重和愛戴的領導,無論我那時當教師、當校長抑或是后來走上從政之路,鄭玉榮同志對我在為人處世上的言傳身教,都給我以深刻的影響。鄭玉榮同志之于我,不僅僅是當年的分管領導,也是恩師,甚至可以說是忘年的知交。因此,我習慣叫他“玉榮叔”。
授人玫瑰
我與玉榮叔相識,始于1980年初,那時他擔任縣教育局招生辦負責人。1980年7月我從寧德師范霞浦分班畢業后,被玉榮叔看中,抽我于暑假期間到縣招生辦協助工作。過去每年的高考都安排在7月份的7、8、9這三天,是最酷熱的時候,那時沒有空調,為提高學子們的考試效率,玉榮叔有妙招,每次高考他都聯系縣消防大隊的黃松玉大隊長,調來兩部消防車,輪番向一中一字形建筑的教學樓屋頂噴水,猶如天降甘霖,各教室瞬間清涼下來,學生們的考試成績定然得到了提高。多年后我在福州碰到已升任省消防總隊副總隊長的黃松玉大哥,感慨地對他說:“當年你和玉榮叔用消防車向考室屋頂噴水,為眾多參加高考的學子解除暑熱,你經過多年努力事業有成,真是好心有好報啊。”

高考成績出來后,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填報志愿了,那時帶著孩子來招生辦請玉榮叔指導的家長絡繹不絕,招生辦的燈光常常到深夜還亮著。玉榮叔根據多年從事招生工作的經驗,分析往年的高考分數段、歷年各高校的錄取分數線,然后做出判斷,指導家長和孩子填報相應的學校,經他指點,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錄取概率。此外,他在招生辦壽根、定健、家勇等同事的配合下,每年都向寧德地區(后改市)招生辦爭取到了百余名縣內計劃外自費、委培的招生名額,多輸送了一批上高校的孩子。那些年他憑借自己的智慧,把眾多學子送上了心儀的大專院校,成就了他們的大學夢。
送我上任
1986年7月,我從寧德地區普教系統黨政干部專修科畢業后,經縣教育局研究并報縣委宣傳部同意,組織上定我擔任霞浦縣柏洋職業中學校長。25歲就任完中校長,有點懸。時任縣教育局副局長的玉榮叔決定送我上任,是年8月30日晚,他召集柏中全體教職工開會,宣布了縣委宣傳部對我的任命,并熱情洋溢地向全體教師全面介紹了我的德才表現。繼他講話之后,我作了到柏中的第一次發言,按當下的話來講,就是“就職宣說”了。會后,玉榮叔高興地對我說:“你今晚講得很好,在慷慨激昂的同時,又不乏務實,能結合農村教育的實際,談了你的工作思路,說明你通過在寧德兩年的大專學習,理論水平提高了,比在沙江中心校當校長時多了幾分成熟,少了幾分書生氣,我很欣慰。你要團結林立、沂川、永財等同志,把柏洋中學的工作搞上去,我相信會有那一天的。”講完,他看了看我及身邊的幾位同事后說:“今天的公事都辦完了,接下去干什么呢?下棋!”我們都笑了。
柏洋是霞浦最邊遠的山區,古人云:“雪寒在上,故高山多雪;霜寒在下,故平地多霜”。而柏洋的冬天是雪霜兼有,寒風凄厲,冷雨斜飛。在那段靠理想支撐心房的歲月里,我和我的同事們同擔寒潮風雨,共享霧靄云霞,致力教書育人,終于使初中“四率”,在全縣農村中學中擠進前列;而隨著“柏中幼教班學生美工作品展”,在縣文化館臨街的畫廊上展出,在城關、在霞浦教育界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后,柏洋職高也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1987年秋,霞浦縣委縣政府決定評選表彰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玉榮叔向毛厚達局長報告說:“柏中、溪中,一南一北,兩位年輕校長干得不錯,學校工作有了很大改觀,建議給予表彰。” 毛局長欣然應允。于是,我和鄭春德同志的名字上了當年的表彰榜。
那年代,縣教育局還從柏中教師隊伍中選拔中學校長人選,記得第一個是林品文,他于1988年5月被派往北壁鄉籌建北壁中學。此后從柏中又走出了袁伏榮、雷翰琳、林慶平、黃桂彬、張金霖、俞烽、周慈友、蔡春長、金加育、方永興、張東雄、俞貴榮、董祥玉、詹成機等中學校長。柏中的骨干教師陸續被培養為中學校長,開啟于玉榮叔分管中學教育工作時期,得益于他那雙慧眼。
扭轉局面
1980年代末的中等職業教育,由于專業設置重復、師資不足、畢業生就業難等原因,導致招生困難、生源匱乏。有的職高甚至偷偷“反水”,辦起了普高補習班。職業教育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面臨嚴峻的生存形勢。針對這些情況,寧德地區教育局決定在福安召開全區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調整部署職教工作。玉榮叔帶領我縣四所職中的校長前往福安開會。記得那次會議開得很有聲勢,寧德地委、行署分管教育的領導和福安市黨政主要領導都出席會議并作了講話,地區教育局領導也作了工作部署,應該說那次會議開得比較成功,是一次鼓勁的大會。回來后,玉榮叔馬上召集我們研究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經過一天時間的討論,他最后歸納大家的建議,提出了三條重振霞浦職業教育的意見:一是四所職中均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深入學習全區職教工作會議精神,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抓好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二是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各校在辦學重點上要有所側重,縣職中主要依托城關的便利條件,辦好醫士、體育、幼教、電器、預備役等專業;柏洋職中要利用山區資源,辦好林業、果菌等專業;霞浦二中、溪南職中要發揮沿海優勢,辦好海淡水養殖、機電、司法等專業。各校要突出優勢、避免重復、辦出特色,做到“春蘭秋菊冬梅,各呈一時之色”,并做好與衛生、農林、水產、人武、司法等部門及廠場企業的聯合辦學工作,提前謀劃好畢業生的就業事宜。三是堅決貫徹執行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有關規定,嚴禁在職高搞改頭換面,舉辦各類“補習班”、“回爐班”,確保職高有一定的生源和將有限的師資用于教育教學。這三招果然有效,到1990年代初,我們就扭轉了職業教育滑坡的頹勢,全縣各職中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和諧一中
1992年4月,玉榮叔從縣普通教育督導室主任崗位上調任霞浦一中校長。在一中校長任上,他善于做團結人的工作,既充分發揮方加言副校長等老教師的作用,又重用張曉芳、胡屏輝副校長及林進祿、楊勇、黃敏杰等青年才俊。他對中青年教師既關心培養,又放手使用,極大地調動了班子成員和教師隊伍的積極性,使一中的教育教學工作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景象。許多一中教師后來說,在鄭校長領導下工作的那幾年,是他們在一中教書過程中心情最舒暢的幾年。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用孔子這句話來形容玉榮叔主政一中期間的作為是再恰當不過了。在他的任期內,霞浦一中拿下省重點中學二級達標,并獲評“福建省體育工作先進學校”,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體育傳統學校”。
1997年9月,玉榮叔任縣教委副主任兼霞浦一中黨支部書記。業余時間里,他仍會約上幾個棋友在縱橫間搏殺幾番,但從不耽誤事,在過足棋癮后,用水沖沖頭洗洗臉,又投入工作了。是年,在縣黨代會上他當選為第九屆縣委候補委員。
幫扶民校
2000年,閩東第一所民辦中學——福寧中學,因學生中的一起偶發事件,使許多家長紛紛將子女轉往別的學校,該校面臨停辦的危機。2001年8月,已卸任霞浦一中領導職務的玉榮叔,受縣委委派,到極度困難的福寧中學擔任校長。上任之際,他向縣里提出調霞浦教育系統的林斌、李仁鐘這兩員強將擔任副校長。隨即,他帶領福寧中學新組建的領導班子,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對策措施,經過一個時期不舍晝夜的辛勤工作,很快就穩住了學校的局面。在此過程中,玉榮叔再次展現了他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他為福寧中學的復蘇和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在福寧中學期間所采取的一些關鍵性措施,為閩東乃至福建民辦中學的發展起到了示范性的重要作用。
任福寧中學校長兩年后,因在福州讀書的孫兒需要接送,玉榮叔來榕生活。因過往長期的忙碌,加上不注意愛惜自己的身體,到榕幾年后,玉榮叔受病魔侵襲,人生進入了與疾病苦斗的晚年……
千載余情
2014年夏季的一天,霞浦一中副校長陳伏樹同志出差來榕,于是我和伏樹相約,一道去玉榮叔福州的寓所看望他。此間,他已沉疴臥床。由于數年未見,玉榮叔先是關切地詢問了我的妻子和孩子的情況,然后又聊了很多我們過去在霞浦同甘共苦的往事。告別時,看得出他的不舍。慕蘭姨送我到家門口時,還贊我“為官”不忘故人,希望我以后再來……
2016年11月28日,玉榮叔在省立醫院病逝。我因出差在省外,加上得此噩耗趕回已不及,未能送他最后一程,成為一生的憾事之一。“斯人已先歿,千載留余情”。敬愛的玉榮叔,在您離去的這6個春秋里,余對汝之懷念從未中斷,“思君音容云萬里,愿聽教誨夜三更”。如今,您在茫茫的天宇中寂寞嗎?在迢迢的銀漢邊有人陪您對弈否?但無論如何,您的英靈和對福寧大地眾多部屬、學子的培養摯愛之情都將永駐霞浦教育之園!
(作者系中國地方志專家庫專家、人民網福建頻道專家庫專家、黨史學習教育省委宣講團成員、福建省新時代宣講師、福建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聯席會議成員、福建省政協文史委文史研究員、福建省委黨校 福建行政學院兼職教授、福建省委省直工委講師團特聘教授、福建省教育廳高校思政課特聘教授、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會長、福建省委黨史方志辦原一級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