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坤與茶的不解之緣
海峽品牌雜志社記者 武評
張家坤,福建福州人, 2004年12月任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是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福建)。2011年9月組建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國家級協會),任會長。
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與我國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張家坤摯愛喝茶、品茶,包括普洱茶,自從擔任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之后,更是與茶葉結下了不解之緣。

福建省原常務副省長張家坤與茶友們
福建茶人既值得自豪也要看到危機
追溯歷史,福建的茶葉在全國并不是最早的,但是福建的茶葉可以說是我國茶葉界的驕傲。
張家坤說,作為茶人,應當值得自豪,特別是福建的茶人,至今為止,福建省茶葉產量仍居全國首位,然而驕傲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危機。
到目前為止,福建省的茶葉都是傳統的手工藝制作,著名茶人也都是茶技藝幾代的傳人,這確實值得自豪,因為我們的茶葉是純手工制作,而且,不僅是在口味上,在對茶葉的完整性的保護上,也是任何國家都不可比擬。但是這也讓我們面臨危機,就是茶葉的原料浪費太大。
到目前我們采摘的茶葉,只是可利用茶葉的百分之三十,如果用傳統茶葉泡茶,沖泡出的有效成分也只有百分之三十,這也就是說,目前茶葉的利用率只達到了百分之零點九,不到百分之一,造成大量材料浪費。

福建省原常務副省長張家坤與企業家徐濤
另一方面,雖然茶葉的銷售情況良好,但我們要想到,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它要和世界上的其他飲料看齊,比如星巴克為什么會受到眾多年輕人的歡迎,如果都按照和傳統的銷售方式,很多人消費不起,因為價格十分昂貴。
因此,他希望各位茶人在感到自豪的同時,也能看到茶葉的危機,應用現代的技術和現代的銷售方式,推動福建省的茶產業上一個新的臺階。

既要寫好茶文章又要為茶去吆喝
“茶葉,既是文化層面的,又是經濟層面的”,“好茶也要靠吆喝,地方政府要積極為茶產業的發展搭建好的平臺。”張家坤說。
一直以來,張家坤對福建省的茶產業發展都給予極大關注,先后到全省各地茶葉重點產區進行調研。他建議茶葉重點產區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提升產品品質,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要堅持品牌發展戰略,建立系統的綠茶生產及檢測標準,做強做優產品,提高市場影響力;要有市場意識,構建海峽兩岸營銷平臺,應用互聯網、設立直銷網點、通過展銷會等方式促進茶葉貿易;要樹立茶文化意識,加強海峽兩岸交流與合作,延伸產業鏈條,賦予茶豐富的文化內涵。

面對當前茶葉市場的形勢,在調研過程中,張家坤強調,各級政府更要為茶農鼓與呼,搭建好平臺,讓茶企更好唱戲。同時,茶企要堅定信心,凝心聚力,抱團發展。
要將福建茶打造成為世界茶的中心
在張家坤的倡導和推動下,近年來福建茶產業依托茶敘外交、“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迎來了新時代茶產業的春天。中國茶在中國歷史興盛時期也實現了高度繁榮與全球化發展,海上、路上絲綢之路,萬里茶道等都是它的見證。福建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福建茶產業的發展在全國屬于領先地位,要將福建茶打造成為世界茶的中心,將福建茶打造成中國茶的核心原產地代名詞。

茶品即人品,品茶即品人。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寫到:“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宣精行儉德之人”,寫出了品飲佳茗且注意品行之人,具有儉樸美德的優秀品德。張家坤就是這樣的人,他一貫嚴以律己,慎獨慎微,在愛茶、喝茶以及推動茶事業發展過程中,體現了他的為人之道、茶道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