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助企政策精準有效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
2022年07月28日08:59 | 來源:福建日報
連日來,盡管福建省多地持續高溫,但主要制造業企業生產現場熱度不減。大家戰酷暑、搶訂單、趕進度,全力以赴沖刺全年目標任務。上半年,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在工業穩增長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拉動下,福建省主要工業指標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工業增速東部第一
高技術行業增勢強勁
綜合福建省統計局、省工信廳提供的數據,上半年,福建省工業運行總體平穩,主要工業指標均保持增長。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速高于全國3.1個百分點,居東部第一位。全省工業增值稅開票同比增長15.3%,工業貸款余額增長15%,工業用電增長1.9%;1—5月規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1.8%,高于全國平均2.7個百分點。
從數據分析,上半年,福建省工業發展呈現如下特點——
增長面廣,超七成行業、近五成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全省3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8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行業增長面為73.7%,其中電氣機械(37%)、廢棄資源綜合利用(18.6%)、金屬制品(11.9%)、計算機通信(11.5%)等行業實現兩位數較快增長。全省列入統計的447種工業產品中,有219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增長面為49.0%。得益于多年來“電動福建”戰略的開花結果,汽車工業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增長36.1%;健康醫療產品產量增長加快,化學藥品原藥增長85.5%。
企業經營穩,民企動能足。規上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總體穩定,超半數實現兩位數增長。全省規上工業企業中產值增長10%以上的企業有10611家,占比51.7%。其中,民營企業保持活躍,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0.6%,增速高于全省工業平均4.1個百分點。這背后,“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黨政新時空·政企直通車”平臺及時為企業解決各類難題,功不可沒。
高技術行業拉動有力,裝備制造業貢獻率高。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0.7%,比全省規上工業平均高14.2個百分點,對全省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7%,凸顯福建省產業布局逐漸合理,重點發展的“四大經濟”動能強勁。同時,在技術改造、數字賦能驅動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4%,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7.9個百分點,對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為54.1%。
精準施策穩增長
數字賦能韌性足
上半年,在福建省多地受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情況下,成績來之不易。
福建省工信廳經濟運行局有關負責人認為,首先得益于精準施策。上半年,福建省工信、財政等部門從財稅金融、產業發展、擴大內需、要素保障等方面靶向施策,打出穩增長“組合拳”。各地結合實際,上接政策、下抓落實,形成了助企紓困促發展合力。
同時,突出資金兌現。上半年,福建省下達省級工業和信息化轉移資金16.2億元,落實增產增效獎勵資金2.47億元,兌現新增納統企業獎勵資金1.22億元,安排泉州市、寧德市工業抗疫紓困資金5600萬元,完成總規模50.1億元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專項,為受疫情影響的地區和企業精準紓困,助企業“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穩產業鏈,就是穩預期;穩市場,就是穩信心。抓暢鏈穩鏈,上半年福建省落實部省“白名單”企業服務保障機制,發布四批次193家工業龍頭企業和643家工業龍頭培育企業,實施龍頭企業產業鏈招商,促產業鏈上下游融通發展、產能對接、產品互采、協作配套。抓市場開拓,省市工信部門聯手開展紡織鞋服、輕工食品、醫藥等線上線下展銷展示、“手拉手”專場活動。其中,莆田、泉州鞋服產業“手拉手”供需對接活動,現場簽約鞋類產品加工訂單超650萬雙,總金額約3億元。
數字經濟對于福建省工業的帶動作用更加顯著。上半年,福建省召開產業數字化轉型晉江現場會,編印工業互聯網應用企業典型案例,發布首批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重點項目140個,完善中小企業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打造“福企網”數字化公共服務窗口,開展全省兩化融合大會等活動,一批企業完成工業互聯網布局、生產線數字化改造,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到目前,福建省工業互聯網新增接入企業比去年底增長超過130%,數字產業化主要領域增速均快于規上工業,韌性十足。
福建省統計局工交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得益于穩經濟大盤系列政策落地顯效,規上工業生產總體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同時也要看到,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市場需求收縮和成本問題仍然困擾大多數企業。下一步,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做好減稅降費和助企紓困工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貫通,確保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記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