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訪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長趙龍
2022年03月08日08:08 | 來源:福建日報
編者按:經濟日報3月7日刊發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長趙龍訪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文如下:
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取得更大進步,是習近平總書記去年3月在福建考察時提出的“四個更大”重要要求之一。一年來,福建在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將采取哪些舉措爭取更大作為?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長趙龍。
趙龍代表表示,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福建考察,殷切期望福建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取得更大進步。一年來,福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強化創新驅動,積極培育新增長點,構建了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2021年全省GDP超4.8萬億元、居全國第8位。福建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拓展創新平臺,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級,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4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0家。堅持把壯大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的著力點,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營收超百億元工業企業突破50家,新登記市場主體超200萬戶。堅持把培育經濟新增長點作為發展的新動能,加快數字技術滲透賦能,做大“海上福建”,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3萬億元,海洋生產總值超1.1萬億元。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集中簽約項目428個、總投資超1.2萬億元,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33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突破2萬億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趙龍代表表示,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福建提出實施“五大行動”,高水平建設創新型省份,即實施研發投入提升行動,確保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8%以上;實施創新平臺建設行動,促進優質資源聚集;實施創新主體孵化行動,力爭今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9000家;實施體制機制創新行動,讓有作為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實施創新人才培育行動,促進“高精尖缺”和急需技能人才團隊集聚,安其心、盡其能、樂其業。
趙龍代表表示,先進制造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柱。福建提出推進“六大工程”,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夯實實體經濟根基。包括推進支柱產業提升工程,打造更多千億園區和千億產業集群;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工程,促進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程,大力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與新醫藥等產業能級;推進重點產業布局優化工程,促進汽車、石化等產業功能分區、集中集聚,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推進龍頭企業培優扶強工程,力爭今年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30家以上;推進質量、標準、品牌聯動工程,促進“福建制造”品牌叫得更響、走得更遠。
福建是改革開放先行省份,黨中央高度重視福建發展,賦予經濟特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實驗區等多區疊加政策,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注入了強大動能。趙龍代表表示,福建將堅持改革不停頓,向改革要動力。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能辦事、好辦事、辦成事的“便利福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公共數據共享應用,讓數據資源隨時可見可用可變現;深化國企改革等,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創造良好制度環境。
福建將堅持開放不止步,向開放要活力,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深化海絲核心區建設,打造高層次、廣輻射的對外開放新高地;加快自貿試驗區擴區提質,提升對外貿易便利化水平;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促進“買全球、賣全球”;發揮福建“僑”的優勢,創造一切條件引僑資、聚僑力、匯僑智;持續辦好“9·8”投洽會,扎實推進金磚創新基地建設,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海峽隔不斷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是福建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重大責任。趙龍代表表示,福建將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積極構建兩岸共同市場福建樣板,深化閩臺交流合作,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著力經貿合作暢通,深化閩臺優勢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發展,推動閩臺科技協同創新;著力基礎設施聯通,項目化推進與金門馬祖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著力能源資源互通,加快建設兩岸能源資源中轉平臺;著力行業標準共通,搭建兩岸行業標準共通信息平臺,在若干領域先行開展兩岸標準化共通試點。(經濟日報記者 薛志偉 劉春沐陽)